盛鹏智投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盛鹏配资:科技投入不封顶!来看兴业银行股东会:密切关注券商牌照

盛鹏配资:科技投入不封顶!来看兴业银行股东会:密切关注券商牌照

发布时间:2020/6/30 8:16:00

  虽然受疫情影响参会人数少于往年,但兴业银行6月29日在福州召开的股东大会现场依然迎来近55名股东。

  不变的是,该行继续压缩议案宣读等流程时间,留出近90分钟详细回答股东提问,多名部门负责人也在会后停留,与现场股东继续交流近一个小时。

  整体来看,股东的12个提问主要围绕兴业银行战略规划、资产质量变化、息差及资产负债摆布、股价及分红表现等话题展开,也涉及让利影响、网传“向银行开放券商牌照”等热点话题。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及一众高管对此一一作答。“各位股东是东家,我们经营层是管家,都是一家人,所以今天交的底比较多。”陶以平坦言。

  谈战略:“已经渡过转型阵痛期”

  问:近几年兴业银行一直推进实施“商行+投行”战略,外界也比较关注,到底做的是些什么?有哪些效果?

  行长陶以平:战略问题往往是企业的根本性问题。“商行+投行”,在业内是比较鲜明的,这也是我们统筹外部大势和自身资源禀赋做出的抉择。

  一方面,这几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必须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兴业的牌照是商行,就要把商行基础打得更扎实,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另一方面,兴业是国内市场敏感性最强的银行,尤其是在投行与金融市场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

  这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应的能力、体制、文化。可以说,这已经融入了兴业银行的基因。这个基因决不能丢,丢了就是自毁长城,股东和市场就会不认识我们。

  当然,“商行+投行”只是我们战略中的一环。背后是顺应宏观环境变化,兴业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的一整套转型发展规划部署,叫“1234”战略体系。

  “1”是一条主线,即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轻资本、轻资产是一体两面,做生意是要本钱的,另外我们还面临进入国内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可能,因此主动把节约资本摆在战略的核心位置。

  这方面我们有几个大的工作方向:一是保持合理发展速度,摆脱规模驱动的行业惯性;二是优化业务结构,表内做精做好,表外做优做强,降低风险资产增速;三是做好资本管理基础工作。

  而“高效率”在当前最主要的体现还是深化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流程银行建设,我们的效率已经明显提升。但高效率没有止境,我们会继续强化科技赋能,对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改造。

  过去两年,我们的IT投入分别为42.8亿元、45.2亿元,投入规模、占比与其他股份行相比并不逊色,未来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其他方面可以“节衣缩食”,但科技投入“上不封顶”。

  “2”是两个抓手,即“商行+投行”。核心是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主要工作是传承并充分发挥我们投行与金融市场的优势,来做强商行,扩大客户基础。

  为此,我们坚定从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转变,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更加通畅的内循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推进业务一体化运作,提升优势业务整体竞争力。比如,我们推进投研一体化、投承一体化、投销一体化,将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连接在一起,相互促进。

  目前来看,效果很好。去年我们的非金融债券承销只数、规模继续位居全市场第一位,零售财富类产品累计销售接近6万亿元。

  二是深化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协同联动,推进客户的综合化服务。所有的产品都要整合在一起,客户部门有权调动所有产品资源。得益于这点,我们各类客户的产品覆盖率都在稳步提升。

  “3”是三项基础能力,即结算、投资、交易。结算的主要目的是留存低成本负债,是巩固商行的头等大事;投资、交易是兴业的强项,是提升投行竞争力的核心。

  这几年,我们以开放银行的思维,着力构建场景、投行、投资三个生态圈,希望在自身内循环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大的外循环。

  “4”是四个重点布局,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资源有限,就必须精细化配置到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的领域。

  至于说战略推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整体情况。我们不太看重一单产品、一个条线的收益,大家都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战略就推不下去。就整体效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大势变化背景下,实现总体平稳健康发展。原来一些市场人士对我们近几年面临的挑战很关注,认为至少要缩表,但事实证明我们走过来了。

  二是在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业务结构、经营模式显著优化。2016年至2019年,我行资产负债结构实现了“三个一万亿”的转变,贷款增加1.36万亿,非标债权投资减少1.26万亿,存款增加1.06万亿。同时非息收入增长75%,在营收中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到43%,增速和占比提升在股份行都排名首位。

  虽说“商行+投行”与非息收入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战略推进下来,投行确实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非息收入“花自然会开”。

  三是在目前基础上,落实政策要求、应对周期波动的能力和信心更强。可以说,我们已经渡过战略转型阵痛期,开始进入攻坚期、收获期。

  谈让利:“更长的周期看当前”

  问:近期监管政策要求金融业让利1.5万亿给实体经济,是否会对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行长陶以平:疫情确实带来比较大的冲击,银行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自然也受到影响,并且银行有风险滞后特征,有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体现,后续利润增长会有巨大压力。

  也要认识到,经济稳,金融稳,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这个时候向实体经济雪中送炭、与实体经济共渡难关,合情合理。

  所以,疫情爆发后,我们已经通过降息减费、展期转贷、捐款捐物等多种方式让利。对于当前新的政策要求,也自然会认真落实:

  一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让利。首先,通过降低利率让利,尤其是对于普惠小微客户,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其次,通过减少收费让利;再一个,通过运用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让利。

  我们还发挥“商行+投行”的功能优势,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开展资产证券化、创设并销售理财产品等方式,帮助客户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获得大量比较便宜的资金。

  二是加强逆周期调节。对于当前加大支持的客户,我们宁可让利,不减风控要求,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办事,防范新增风险。

  对于存量风险,我们会加大多元化处置力度,进一步把资产质量做实,这也能腾挪出更多空间服务客户。同时,我们加大拨备计提,增厚抵御风险的安全垫。

  三是落实关于负债端的各项政策要求,压降负债成本,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

  四是深入推进战略实施。当前的形势变化对兴业银行的“1234”战略是一个“催化剂”,机会大于挑战。

  比如,商行传统业务的息差可能缩窄,但投行业务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我们将围绕既定战略,强抓执行,确保平稳度过“寒冬”。

  整个金融系统、全社会“几家抬”,相信实体经济一定会加快复苏,银行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基础。我想如果各位股东能以更宽的视角、更长的周期看当前,相信担忧和疑问会少很多。

  谈“券商牌照”消息:“密切关注”

  问:管理层如何看待网传对商业银行开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兴业银行的优势何在?如何应对?

  监事会主席蒋云明:第一个问题其实你已经回答,确实是“网传”,周日晚间证监会已经公开回应。

  我们国家也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的过程,现在又有了混业的需求,但这个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对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然,我们会密切关注,未来随着市场变化以及改革不断深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至于说优势和应对,兴业银行是1988年设立的,90年开办证券业务,最初是做国库券买卖,92年开始做股票代理交易,都做得不错。

  之后根据分业经营的要求,1999年兴业银行兴业证券分立,父子关系变兄弟关系,但我们的证券基因还在。

  兴业银行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商行+投行”,“投行”顾名思义,跟证券是分不开的。

  目前银行的经营范围并没有真正的投行功能,譬如IPO承销、证券经纪、股票自营交易等。从长远来看,未来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综合化经营与证券的结合度会更高。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是,能为银行带来大量客户,譬如证券客户自然会是储蓄客户、理财客户,直接融资的客户也自然会是银行的企金客户。二是,两类机构、员工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双方密切的沟通交流能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有很大提升。

  虽然政策还没定,但我们很关注,也很期盼。

  谈疫情影响:“面临一定风险管控压力”

  问:疫情发生对全年主要大类资产的投放配置有何影响?具体怎么安排?

  计财部总经理赖富荣:在总体的资产布局上,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让利,并适当淡化贷款定价要求,更加强调客户的综合回报,致力于建立全面的客户合作关系。

  其中,信贷业务方面,疫情对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尤其是零售贷款增长明显放缓。进入二季度,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金信贷延续增长势头,零售贷款投放明显加快。前五个月,我们的贷款增量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一。

  标准化投资方面,我们强调“研究赋能”,加大对利率市场的研判,边增边减,加大债券交易流转力度,提升盈利贡献。

  一季度,我们已经抓住国债、地方债以及高等级信用债的利率下行窗口,减持约1000亿元存量标准化债券,兑现了价差收入。未来还会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择机加大国债等标准化债券配置力度。

  非标投资方面,主要还是以新型政信类私募债权投资和央企、国企及建筑施工类企业的降杠杆类资产为构建方向,同时推动永续类、并购类、双创类、基金类等创新债权融资计划的落地,力争今年非标投资规模稳中有增。

  问:疫情对全行资产质量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应对?

  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今年的资产质量应该会稳中向好,但因为疫情,我们也面临一定的管控压力和不确定性。

  当然,我们会抢抓时间窗口,加大处置力度,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压力不可怕、形成新的风险也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面对。有新的风险就马上进行处置,存量风险提前暴露就现在处置。

  从一季度监测情况看,当前疫情对全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存量风险项目加速裂变为不良资产,但这部分是计划内的,提前暴露就提前处置。

  二是全年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可能会有所延缓,处置回收率存在一定的变数,同时不良转让价格面临下行趋势。三是存量正常客户可能受疫情影响形成新的风险隐患,这部分就不在计划内了。我们也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是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度难关,将疫情风险的传导效应尽可能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和更短的产业链条。

  我们还主动调整集团风险偏好和授信政策,保障信贷投放和业务发展有序推进,同时对容易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以及信用卡客户适当加大管理,控制规模增速。

  二是积极应对,不管环境、政策如何变化,都要真实暴露风险,抢抓时间窗口开展风险处置。

  今年一季度,我们新发生不良和处置不良的进度总体符合年初制定的计划安排,上半年不良处置进度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是强化疫情影响的监测预警,滚动开展风险排查和处置,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

  从排查情况看,目前受疫情影响存在资产质量下迁压力的客户大多是存量风险客户,新增的比较少。

  谈股价表现:“两类投资者减持带来较大影响”

  问:管理层怎么看待兴业银行目前的股价表现,会有什么举措?

  副行长陈信健:目前确实兴业银行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经济持续下行的因素,也有银行业强周期的行业特性,还有投资者个人选择的偏好。

  但放在更长的一个周期看,我们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190%,在同期股份行中排名第三;股息率目前是4%左右,投资的现金收益是较高的。

  回顾我们上市以来的股价波动情况,其实有很强的周期特点:从2007年上市到2015年,我们抓住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业务机会,对公、金融市场业务都快速发展,股价上涨了172%,在同期股份行中排名第二。2016年至2018年,我们重构资产负债表,提出“商行+投行”策略,规模、盈利和资产质量都承受较大压力,股价也随着银行业整体调整略有回调。到去年,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重构取得明显成效,“商行+投行”策略也逐渐为市场认可,全年股价上涨38%,在同类行中排名第三。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外资机构避险情绪上升,资金回流;境内机构投资者风格转换,调整配置,这两类投资者的减持对股价带来了较大影响。

  股价的波动有周期性的特点,但我们和投资者保持密切沟通是不变的。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市场沟通方式。

  另外,大家也关注到了,我们董监高管团队在3月下旬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自家股票,向市场传递了信心,也希望广大投资者能从更长周期来看待兴业银行的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盛鹏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盛鹏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返回

安卓端APP下载

苹果端APP下载

作息时间

交易日:08:30 - 18: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每周六休息制
周日:12:00 - 18:00
知道创宇云安全 知道创宇云安全 安全可信网站验证

Copyright © 2014-2025 盛鹏智投|(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在线客服
免费注册
新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