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鹏智投欢迎您!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经贸摩擦 这些声音要认真听

发布时间:2019/5/22 8:24:00

近期,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对此,人民日报“钟声”持续发声,系列“可以休矣”一一驳斥了“美国吃亏论”“加征关税有利论”等谬论;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系列评论,深入阐释了中国经济的底气、优势、潜能等;人民日报多篇评论员文章,揭露了美方霸凌主义、极限施压的行为,讲清了中国就中美开展经贸合作的原则;“国纪平”“钟轩理”也相继发声,强调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本报对这些文章进行了梳理,节选重点内容以飨读者。关于中美经贸摩擦,这些声音要认真听。

“钟轩理”: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坚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蓄了无比强大的能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

君子之国,先礼后兵

君子之国,有君子之道。正如有外国政要指出的,中国在国际上重信守诺,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一年来,中方推动谈判的诚意和善意有目共睹。我们重信用、守承诺,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遗憾的是,美方一再提高要价,几番出尔反尔,痴迷于极限施压,以为可以通过这种不讲信用、蛮横霸凌的做法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判错了形势、认错了对象!千万别把中国的诚意当可欺,千万别以为中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会退让妥协,千万别以为中方会拿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去做交易。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4版)

漫天要价,意欲何为

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遏中国的发展。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方“得寸进尺”,只能得到中方的“寸步不让”。那种“极限施压”的交易艺术,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来说,注定不起作用;那种“切香肠”式的谈判手法,对于饱经风雨的新中国来说,只能是一厢情愿;那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打压遏制,对于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痴心妄想。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3版)

反复无常,失信天下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诚实是最好的策略”。作为商业大国,美方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在中美经贸谈判过程中,美方翻脸比翻书还快。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或许,美方把翻云覆雨当成“交易的艺术”,但一定是误判了形势、找错了对象。中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向来重信守诺,也从不会逆来顺受。美方这种反复无常的手法,除了自损形象,没有任何意义。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8日3版)

霸凌主义,不得人心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利用其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将霸凌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根据美国国内法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片面指责他国实施产业政策,以国内法“长臂管辖”制裁他国,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3版)

极限施压,注定无用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从来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对中美经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中方也一直认为对话解决才是正道。美方想要继续谈判,就请摆正姿态拿出诚意来;如果痴迷于极限施压,注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0日3版)

战略误判,后果严重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把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抱着唯我独尊的心态,为了保持自己的“绝对优势”,刻意打压别国的正当发展权,只能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只会自食苦果,更不可能“再次伟大”。那些美国政客应该看到,从“少数人的现代化”走向“多数人的现代化”,这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妄图剥夺近14亿中国人的发展权利、阻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终将被证明是螳臂当车。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1日3版)

“国纪平”:

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应当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改革、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之道。更应当看到,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有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宣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3日1版)

“钟声”:

美方谬论可以休矣

“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如果说美国是“吃亏者”,岂不是说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是损己利人的?倘若如此,岂不成了咄咄怪事。无论是在全球贸易还是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不仅不是受害者,反而占了很大便宜。这一点,美国相关行业、消费者和经济学家心里清清楚楚。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4日3版)

“加征关税有利论”可以休矣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2018年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加征的关税以及对方国家对美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已使美国经济损失78亿美元。关税造成美国消费者和生产商每年需承担688亿美元的成本。美国商务咨询机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及对进口钢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每年减少93.4万个就业岗位。

——《人民日报 》(2019年5月15日4版)

“中国出尔反尔论”可以休矣

加入世贸组织十几年来,中国全面履行承诺,坚定支持多边体制,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守信形象。早在2010年,中国降税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开放承诺到2007年就已全部履行完毕,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开放水平。就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多份年度报告也不乏对中国入世的正面评价,认为中国政府认真履行了承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4版)

“美国重建中国论”可以休矣

没有人否认美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要因此说它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则是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自1987年我国有外资统计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万多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投资800多亿美元,仅占到4.06%。800亿美元就想“重建中国”,只能是一种天方夜谭!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想象美国人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照此逻辑,美国在华投资和服务贸易所得一年就几千亿美元,是不是中国重建了美国?!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7日3版)

“中国强制转让技术论”可以休矣

在国际经贸合作中,世界是个大市场,投资也好,贸易也罢,都是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一贯精于算账的美国商人从来不会吃亏的,赔本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市场,很多外企包括美国企业看到了机遇,纷纷来到中国投资兴业。他们同中国企业的合作都是自愿的,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美国公司在美国呆着,美国企业的技术锁在美国的办公室里,谁能强制他们到中国来?谁能强制他们同中国企业合作?科学技术成果,说到底是在人的大脑之中,就是用外科手术打开大脑也无法强制得到。如果双方能在技术上合作,必然是自愿的、自主的。在科学技术面前任何强制都是无效的,何来“强制转让技术”之说?!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8日3版)

“中国技术有害论”可以休矣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美国官员不辞辛苦,在世界各地奔忙,四处兜售“中国技术有害论”,对源自中国科技人员的所有发明创造都有一种偏执狂的敌视,不断给人扣上各种各样的屎盆子。但是,人间自有公道在,世人都知道,不论有些人怎么扣屎盆子,香者自香,臭者自臭。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3版)

“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论”可以休矣

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发文章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得到飞速改善,中国不是知识产权的偷窃者,而是保护者。即便是2016年以前美国政府的官方报告,也积极肯定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然而,近两年美国一些人却无视事实,来了一个基于反华中轴的大转弯,自己不断抽打自己的嘴巴,只能说他们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政治打压之实。知识产权本应是各国创新合作的桥梁,在美方手中,却成了政治工具,成了遏制他国的武器,成了霸凌世界的遮羞布。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0日3版)

“对华文明冲突论”可以休矣

世界是多样的,人类文明是多彩的,没有分歧就没有世界。中美两国各具特色,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众诉求等不尽相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在所难免。有了分歧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态度的理由,而要坚持相互尊重,致力于平等协商,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1日3版)

“人民论坛”:

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挑战

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发挥好党中央对于经济工作、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乃是宏观调控能强化政策协同、做到令行禁止的“定盘星”。无论稳中有何变、变中有何忧,只要紧跟党中央的调控号令,提高做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步调一致地落实好“工具箱”中各项政策,我们定能无畏严冬酷暑,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打开宏观调控新局面,赢得中国经济新机遇。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4版)

中国经济的深层优势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比一时一地的短期波动更重要的,是观察那些在长时间段上起作用的结构性因素。巨大的“市场优势”,能够避免经济过度依赖外贸,用超大规模市场托举中国经济;持续的“改革优势”,能够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用更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内生活力;根本的“制度优势”,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完整的制度框架,用强大的国家能力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1日4版)

中国经济的无限潜能

以超大经济体量保持中高速增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不断扩大开放……这些努力,在为自身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同时,也让世界经济的动力源更加强劲。潮流不息,趋势浩荡,“断崖说”“崩溃论”等荒谬说法不攻自破。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国经济彰显强劲韧性,蕴藏无限潜能。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2日4版)

中国经济的空间广阔

一系列因素,厚植起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韧性强的优势。我们不仅有底气和定力,更有条件和能力,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深刻洞察产业调整、消费升级、区域协同、城乡协调、人力资源等经济发展的“梁柱支撑”,有助于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3日4版)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

一个经济体的底气,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今天,中国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动力强劲、创新劲头红火,推动经济发展效益更佳、质量更高、持续性更好。这正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健运行的底气所在。固然,GDP增速可能会有波动,外界的风风雨雨可能会带来冲击,具体的产业难免有起伏有兴衰。但只要中国经济自身肌体强健,则信心足、站得稳,不惧一时的风雨。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4日4版)

中国经济的信心所依

为什么经济界人士持续看好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新动能加快成长……稳,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尽管下行压力加大、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无论是打量产业“家底”,还是审视发展趋势,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0日4版)

中国经济的大势所趋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我们就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5月21日4版)

本报记者 叶 子整理

潘旭涛制图

返回

安卓端APP下载

苹果端APP下载

作息时间

交易日:08:30 - 18: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每周六休息制
周日:12:00 - 18:00

Copyright © 2014-2025 盛鹏智投|(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费注册
新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