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到2019年信用债‘爆雷’情况也并未有所好转。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信用债投资‘比谁胆子大’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完善的信用分析框架和健全的信评体系变得越发重要。”某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康子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公募基金2019年一季报日前已经陆续披露,部分债券型基金因“踩雷”相关债券损失惨重。
记者梳理发现,债券型基金中表现垫底的信达澳银纯债债券基金今年以来亏损最高超30%。另外,在债券型基金的亏损前十中,东吴基金5只产品也不幸入围。
信达澳银纯债基金亏损超30%
数据显示,一季度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59%,其中收益最高的华富可转债为23.39%。但记者梳理发现也有不少债券型基金业绩大幅低于平均水平。其中还有多只基金负收益。
在债券型基金中今年以来亏损最多的为信达澳银纯债债券,根据数据,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该只基金竟亏损32.4%。
信达澳银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业绩低迷与持仓债券相关。”
信达澳银纯债债券一季度报显示,一季度该只基金持有“16信威01”占比51.02%,重仓的另一只债券“16三胞02”,今年第一季度占比为23.23%。
此外,该报告期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2.8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44%,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上述两只债券在一季度期间都有“爆雷”情况,这样以来该只基金超30%的负收益也就不难理解。
具体来看,2019年1月25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对“16信威01”进行估值价格下调,由前一交易日99.85元/张调整至73.28元/张。当天信达澳银纯债基金净值大跌12.42%。
随后3月19日,该只基金所重仓的另一只债券发行主体三胞集团公告称,已到期的“12三胞债”将安排先给个人投资者兑付,机构投资人暂不兑付,因此中诚信证券评估公司随即将“16三胞02”债项评级由前次的BBB-下调至CC,中证估值也被下调1半左右,导致该基金净值单日再次大跌21.42%。
关于“踩雷”上述两只债券,信达澳银相关人士表示:接下来“提高投研能力,完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
“做好基础的研究工作可以降低踩雷的概率。与此同时,做好对于组合的风险管理同样重要,高收益债券风险相对更高,需要严格控制仓位。即使踩雷,也要能控制总体回撤。”康子建分析,除了要警惕投资风险之外,流动性风险也需要考量。
天相投顾投研总监贾志对本报记者表示,基金“踩雷”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基金对所投债券的了解程度不够深,也说明基金信评人员对相关债券的调查不够细致,也没做好投后管理。比如信达澳银这只产品,除了信评能力需要质疑之外,公司的合规流程、风控意识,都需要检视。
记者注意到,信达澳银一季度报中也对该只基金做出了清盘预警。
当记者问及该只基金是否即将面临清盘,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该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公司正在研究后续处理方案,具体信息以公司后续公告为准。”
东吴多只基金“踩雷”
债基“踩雷”的不止信达澳银一家,记者发现,东吴基金旗下5只债券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位于亏损榜前列。
截至4月22日,今年以来东吴鼎利(LOF)、东吴优信稳健债券c、东吴优信稳健债券a、东吴鼎元c、东吴鼎元a分别亏损5.86%、4.3%、4.3%、4.19%、3.99%。
与信达澳银纯债债券相同的是,上述基金都重仓了“16信威01”债券。
上述基金一季度报显示,东吴鼎利、东吴优信稳健债券、东吴鼎元对16信威01持仓占比分别为37.89%、11.67%、41.07%。
东吴优信稳健债券和东吴鼎元2只产品在一季度报中也发布清盘预警公告,并已上报证监会,公司称,正在完善相关应对方案。
记者就多只债基表现低迷相关事宜,向东吴基金发送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正面回复。
贾志表示,同一公司多只产品“踩雷”一只债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产品之间的信息是直接互通的,不同产品的信评人员对同只债券仅调研一次,然后所有产品都使用同样的调研结果,就会出现多只产品“踩雷”同一只债券的现象。
康子建认为,作为开放型基金,每天都要应对投资者的申赎,当大额赎回发生时,如果问题债券无法变现,只能卖掉其他持仓资产来应对赎回,问题债的仓位被动上升,“小雷”变成了“大雷”。因此,对于“踩雷”产品的善后处理流程也需要关注。
一季度报显示,上述3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东吴鼎利、东吴优信稳健债券、东吴鼎元,截至一季度末规模分别为7500万元、1206万元、720万元。
济安金信研究员陈洋表示,债券型基金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债券资产,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由于组合投资对风险进行了分散,即使“踩雷”个券,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极端情形下,个别规模较小的基金确实可能因为“踩雷”导致流动性风险,所以基金的规模是否适度,也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